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告别千年转场生活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15日电(记者丁建刚、郝玉)逐水草而居,沿牧道迁徙,风雪侵途,人畜困顿……漫长岁月里,这是新疆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过时至今日,这样的艰苦转场情形已日渐稀少。

8月中旬,正值牧区打草时季,走进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格达拉镇,城市生活气息迎面扑来:一排排褚红色楼房映衬着蓝天,相邻的商业街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平直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看不到牧人驱牛赶羊,老鹰却不时盘旋在楼宇间。在这个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的牧民安置点,多户哈萨克族农牧民住进小区,搬进楼房,告别了世代沿袭的游牧生活。

33岁的库丽森·加那特拜已经喜欢上“山下”的新居,83平方米的房间虽说不大,但被女主人打理得整洁明亮,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家电归置得整整齐齐。

库丽森·加那特拜一家曾是新疆阿勒泰草原的牧民。过去,牧民跋涉在戈壁荒漠和山野林地间,每年从冬牧场前往春秋牧场,往返数百公里,有的甚至长达上千公里。听起来充满诗意的游牧生活,实际上充满苦涩。“我的祖辈以游牧为生,每次转场路上都要扎四五次毡房,风餐露宿,几乎吃不到新鲜蔬菜,生了病也只能硬抗,孩子也上不了学。”库丽森·加那特拜说,一旦遇到暴风雪天气,转场的牛羊伤亡惨重,牧民也常常身处险境。

和库丽森·加那特拜的祖辈一样,生活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的哈萨克族牧民世代游牧、居无定所,受自然条件制约,不仅生活水平相对偏低,而且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少牧区儿童因为随父母四处游牧,难以像同龄人一样坐进课堂学习。四季游牧还造成超载过牧情形发生。一段时间里,随着不断增多的牛羊啃食,新疆北部的草原严重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下,新疆阿勒泰地区启动了项目配套建设,哈萨克族牧民开始大规模定居。随后,在国家支持下,新疆启动了一系列牧民定居工程。年,牧民定居工程被正式纳入国家规划,新疆开始以人工草料基地为中心的牧民定居建设。各地在水土、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修建定居点,开发饲草料基地,让牧民相对集中定居下来,同时开展配套的医疗、教育、文化、卫生建设。一批批牧民搬入新居,建起暖圈,种起饲草,不再顶风冒雪放牧牛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一批缺少住房和饲草饲料地的新疆哈萨克族牧民迁入城镇社区,彻底放下牧鞭,开始务工、经商等,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库丽森·加那特拜分到的房子在四楼,“自己没花什么钱,政府还补贴了元搬迁费。”为了让搬迁而来的牧民安居,阿格达拉镇还引进了12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政府部门组织下,库丽森·加那特拜和丈夫分别进厂务工,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三四千元。

不用四处转场,时间相对充裕,库丽森·加那特拜又谋划起未来,“看看能不能在镇上开个店铺,销售哈萨克族手工艺品,让家里日子过得更好。”

事实上,与库丽森·加那特拜夫妇一样,越来越多的新疆哈萨克族牧民正在迅速告别游牧生活,向着小康生活迈进。根据《新疆实施牧民定居工程规划》,在—年期间,新疆将有16.93万户、76万多名牧民跃下马背,过上现代、文明、舒适的定居生活。

责任编辑:邱丽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