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理抓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速度

以治理抓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速度

——记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拉斯特村党支部书记张晓林

中新网新疆新闻9月13日电(刘是何)戴着宽大的草帽,肩上扛着铁锹,一身休闲装扮的张晓林个头不高,朴实得像个庄稼人。他说:“在农村工作,就是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带着大家干、领着大家干……”虽然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十多年,言谈举止间依然可以捕捉到军人特有的刚毅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张晓林年10月,怀揣献身报国的梦想,从河西走廊甘肃应征入伍来到西北边关阿勒泰军营一干就是12年。年12月,在转业选择去留的十字路口,他放弃家人在兰州市给联系好的单位,选择留在第二故乡,来到了阿勒泰地区条件最艰苦、气温最低的青河县,先后在该县阿热勒托别镇、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工作,后因工作成效突出被调到阿勒泰地委组织部、地委党校、地区财政局等多个单位工作。30年来,从部队到地方,从乡镇到县委部门、再到地区部门,不管角色怎么转变、岗位怎么变换,他始终永葆军人本色不变,勇于担当,甘愿奉献,用自己“质朴、执著、认真、无私、勤奋”向组织交上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了部队、地方各级领导和各族群众的充分肯定与好评。他个人先后多次被为评优秀士兵、岗位标兵和先进个人,其中年至年连续5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表彰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年被阿勒泰地委、行署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个人”;年被自治区“访惠聚”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个人;年荣获阿勒泰地区优秀公务员嘉奖。年6月,他又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来到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拉斯特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开启了他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引领新农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使这个昔日的“问题村”,摇身一变成为现如今的乡村文明“示范村”。

抓班子带队伍,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

通村道路坑坑洼洼,村街巷道牛粪、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人心不齐;邻里矛盾纠纷不断,上访案件时有发生……这是张晓林刚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时,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张晓林没有急着烧“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对全村的民社情进行了一次大排查,广泛收集村民们的意见建议,走访老党员、老干部,与村干部、党员逐人谈话后,找到了制约全村治理和发展的“瓶颈”——村“两委”班子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在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促革、抓党建促治理等方面能力不足,在服务群众的理念跟不上群众的需求,对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对新出台的法规政策学习不主动、不积极,掌握不全面。

张晓林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两委’班子这个火车头如果不发挥作用,或是作用发挥不好,不解放思路,不学习法规政策,不率先垂范往前冲,你怎么去组织群众、凝聚民心!”

为此,他首先从抓学习入手,利用一周的时间,对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进行了一个周的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党内法规制度、乡村振兴相关文件精神,到市域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示范村实地观摩学习,组织大家结合理论学习和实地观摩情况进行讨论,梳理拉斯特村的优势,研究破解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不仅使大家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思想认识、理论素养和掌握法规政策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观摩,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在农村生活工作时间长了,对一些生活陋习和不文明的现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加上我们平时对学习重视不够,对一些重要精神和重要文件要求掌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导致在推进具体工作中就容易跑偏走样。”村党支部副书记加恩丽森·沙力合提说。

抓法治促落实,让村级事务在制度体系内运行

“法治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全村一切事务都要在法治的体系下运行,我们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都要养成自觉学法、遵法、用法、不违法的习惯……”这是张晓林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将法治融入到全村发展与治理的各环节、各方面,他首先从抓法治教育入手,邀请政法干警、律师送法进村开展法治专题辅导,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全员参加“逢九必讲 法治教育大讲堂”,组织民警和大学生村官结合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和电信诈骗、醉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采取以案释法的办法,面对面给村民们讲清违法的成本和严重后果。

对宅基地审批、房屋改扩建、户籍迁入、民生工程实施、惠民政策落实、资金补贴发放和物资采购管理等方面,全部列入小微权力监督范畴,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组织村民代表参与村规民约的修改完善和积分管理办法的起草,将法治、德治、自治全部纳入纲性限定和积分奖励的范畴,起草配套解释条文,专门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表决通过后,逐人签字盖章承诺履行全部条款,纲性约束和激励全体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之中,共同建设新时代美好新农村。

拉斯特乡党委书记董建虎评价说:“拉斯特村这种以法治、村规为抓手的治理模式非常好,不仅让全村的群众学习了法律、懂得了法规,还强化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有效预防了邻里、家庭等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从源头和末梢筑牢了治理的根基。”

抓整治促变化,彻底改善小村环境

在农村工作,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张晓林为改善全村脏乱差的面貌,他在大刀阔斧对村级阵地进行整治的同时,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对房前屋后和院落进行整治,对过去散养的牲畜采取代牧的形式,打包托管给有冬夏牧场的村民。

村干部、党员的率先带头,带动了全村以人畜分离为抓手的环境整治。为使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的整治,张晓林通过各种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余万元,对村委会阵地和两个巷道进行了硬化、美化、亮化。为了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节约经费开支,他带领“两委”班子和党员能自己动手干的,绝不花钱请人干,翻地打梗、除杂草、拉肥料,打地平、种菜种花,制做围栏……全部自己动手干。党员干部的一身作责,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激发许多村民自发参与到村里环境大整治之中,有的村民还将自家的农用机械开来帮助清运垃圾。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全村面貌貌焕然一新。看到村道平了,路灯亮了,全村的环境变美了,村民们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张晓林感慨地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只要我们党支部这个坚强堡垒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了,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改变不了的环境。”

抓转变促产业,让群众既思想又富口袋

拉斯特是阿勒泰市的一个城效村,距离阿勒泰市区2公里,地处克兰河谷的两山夹挤之中,因人多地少、草场少的原因,全村群众整体增收缓慢。

地理位置和生产资源匮乏的劣势在张晓林眼里却变化了近邻市区的优势。

经深入调研,及时向上级党委汇报并得到许可后,他积极教育引导村民摒弃传统思维、转变原有的发展观念和固有的增收方式,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引进企业发展观光农业,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土地交与企业经营,村民再应聘到企业从事种植和田间管理,目前,已投资万元,建成35座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探索试种的香蕉、柚子、百香果、杨梅、芒果等南方水果并取得成功的同时,针对阿勒泰当地冬季气温低,新鲜蔬菜供应全部需要外调且价位高的实际,全面发展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目前已有8座大棚投产见效,首批种植的西红柿、黄瓜、辣子、水果葫芦瓜、西瓜等时令蔬菜水果,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仅这一项解决5户村民就近就业,带动户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为进一步发挥好村紧邻市区的区位优势,他跳出原有农村增收发展的束缚,以打造乡村旅游、休闲、餐饮、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已见雏形,新建的“上河夜市”等基础设施已投入运行,旅游已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又一增收渠道,一大批村民已从发展旅游从中尝到了甜头,赚得了第一桶金,村民叶尔兰·叶尔肯别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说:“张晓林书记脑子活,点子多,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我们的文明生活质量,还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