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142670.html
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而博物馆
就是收藏各个历史时期
文物珍品的宝库。
人民日报文创特推出“馆藏国宝”栏目,
带你欣赏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本期探秘的
是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
所处时代:西周
器物规格: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号墓
晋侯鸟尊,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其盖内侧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晋侯鸟尊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通过它更是确定了西周时期晋国的国都和世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晋侯鸟尊的整体外型为鸟、象复合之体,以凤鸟回眸为主题造型,象形为辅。凤鸟头微昂,高冠直立,体态丰满,背上是一只静立的小鸟,作为鸟尊器盖上的抓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凤鸟的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完美融合,构思奇特、巧妙,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侯马盟书
所处时代:春秋
器物规格: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
侯马盟书,-年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的玉、石质文物,共有余片,是两千余年前晋国人用毛笔书写的文字实物资料。侯马盟书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
考古出土的余片侯马盟书外形多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文字可辨识者有件,多则余字,少则10余字,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文字的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词、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五大类,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
北魏木板漆画
所处时代:北魏
器物规格: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
北魏木板漆画,年出土于北魏贵族司马金龙与其妻钦文姬辰的合葬墓,同时出土的还有石雕帐座、贴金木兽头、石棺床等各类珍贵文物件,木板漆画最负盛名。它的出土,对研究北魏前期的绘画风格,乃至整个魏晋时期中国绘画成就的探讨,都有独到的价值。
北魏木板漆画系漆画屏风中的两块,木板之间用榫卯结构连接而成。木板表面以朱漆为底,以黑漆勾线,以白、青绿、橙红等色渲染,分上下四层绘制了“列女传”的故事,旁边还辅以黄漆为底的题记,色彩浓艳丰富。绘画风格和技法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极为相近,题记文字则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气势舒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对于探讨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交融具有重要价值。
侯马董氏墓戏俑
所处时代:金
器物规格:高约20厘米,宽约6.5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侯马市西郊董氏墓
侯马董氏墓戏俑,于年山西侯马市西郊董氏墓出土。出土时位于墓室北壁上部,包含戏台场景及戏俑,结构精巧、装饰华丽,真实再现了宋金时期的戏台建筑形式,为研究宋金戏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侯马董氏墓戏俑一组共5件,5个戏俑并列一排站在戏台上,均施彩绘,色彩绚丽,形象生动,从左至右分别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5个角色。其中末泥是主演,这与早期杂剧中以副末和副净为主演、以滑稽调笑为主要内容不同,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国戏曲艺术正在走向成熟。在墓葬中出土戏台及戏俑,也反映出戏曲在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
玉组佩
所处时代:西周
器物规格:最大璜长15.8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
玉组佩,年出土于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63号墓,是整个晋侯墓地出土的最大的玉礼器组合,也是目前全国同期墓葬中发现的最大的玉组佩,在我国玉器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玉组佩由玉衡、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各种珍贵玉饰共件串联而成,工艺精湛,庄重典雅。玉饰上的纹饰细腻,多为双线勾勒,有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等,下端有一对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玉雁和玉蚕,为玉组佩增添了生机趣味,也表达了墓主人破茧重生的愿望。这套玉组佩背后是古人精湛的琢玉技术,更蕴含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与精神。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
所处时代:隋代
器物规格:通高厘米,通长厘米,宽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太原市王郭村虞弘墓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年太原市王郭村虞弘墓出土,出土的墓志铭记载,墓主人虞弘为西域鱼国人,19岁时出使北齐留任为官,曾在北齐、北周、隋朝历任显职。该汉白玉石椁展现了墓主人不同的文化背景,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
虞弘墓汉白玉石椁由底座、椁身和顶三部分组成,整体呈仿木构三开间歇山顶建筑。石椁采用上等汉白玉制成,内外皆有浮雕,且施有彩绘和描金。浮雕的内容包含50多个单体图案,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具、行旅等,丰富多彩。图中所绘人物皆深目高鼻黑发,属地中海高加索人种,而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及花草等,均具有浓郁的中亚和波斯风格。这说明,早在多年前,晋阳与中、西亚就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城市。
庙底沟彩陶罐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器物规格:高45厘米,口径35厘米,腹径43厘米,底15.6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芮城县金胜庄村
庙底沟彩陶罐,年山西芮城县金胜庄村出土。该器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庙底沟彩陶罐为泥质红陶,器表磨光,器口阔大,底部向内收窄,整体呈上宽下窄的形状。器物上腹部用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为庙底沟文化典型彩陶纹饰。庙底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分布中心在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却非常大,尤其是彩陶的传播掀起了中国史前非常壮阔的一次艺术大潮。
胡傅酒樽
所处时代:汉
器物规格:高34.7厘米,口径65.5厘米
出土时间:年
出土地点:山西右玉县大川村
胡傅酒樽,于年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出土。同时出土的铜器共有9件,尤以这件体型硕大、做工大气精美的胡傅酒樽最令人叹为观止。
胡傅酒樽造型别致,通体鎏金外加彩绘的技法,十分罕见。器身彩绘虎、象、鹿、马等动物图案,动物形象逼真,纹彩富丽堂皇,具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酒樽口沿处刻有铭文“勮(jù)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造”,“百廿斤”即一百二十斤,根据西汉时期与今天重量的换算,约合38公斤,属于罕见的大型酒器。如此硕大的盛酒器出现于汉朝疆域之内,足见当时的北方地区深受草原文化的影响。
出品:人民日报文创
图片来自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