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去喀纳斯,在徒步往禾木去的路上,路过一条小溪流。小溪从山上一路流了下来,越过小路,在流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个小潭,小潭里的水清澈透明,一眼到底。
我正犹豫要不要灌些水做为备用时,发现潭边有一个小小的水勺,那个是有些破旧的水勺,把子上有个小钩,钩在岸边的树枝上。
不知是谁用完之后扔在了这里吧?我这样想着,一回头,一个五岁多的哈萨克小男孩拎着一个大约5公斤左右的白色塑料壶,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看着我,在这样寂静的山里,忽然看到这样一个小孩,着实吓了一跳,我往旁边让了让,他熟练地拿起了小勺,往壶里灌起了水,原来这水勺是他盛水用的。
只一会他便将水壶灌满了,但并没有走,而是在水边玩了起来。女儿在路对面的树林里玩着,这时跑了过来,看到这个哈萨克小男孩时愣了一下,很快跑到我的跟前拉住了我的手。
小男孩玩了一会,看着我们一直看着他,有着羞涩,扔下手里的东西,拎起水壶往路上走去。他努力地拎着水壶,身子向另一边用力地侧着。
我示意女儿去帮他,女儿犹豫了一下,跑了过去,跟他一起抓住了壶把。他们两个一起用力将那壶水拎到了山坡之上。之后女儿便返回了,我问时,她说,小男孩的家就在那个山坡下面。
等到当家的来时,我们越过路边的山坡,远远地看着山坡下有一个白色的毡房。
哈萨克的游牧生活
新疆虽然是维吾尔自治区,可是在北疆的伊犁,却是哈萨克自治州,不仅包括伊犁地区,还包括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
这三个地方,从新疆的阿尔泰山开始,一直到达天山的西部山区,在这些群山环绕的地方,那些哈萨克人们还在坚守着他们古老的游牧生活。
我不知道在新疆边境之外的哈萨克斯坦的人们是不是也沿袭着这种生活的方式,可是在新疆这个以游牧民族为主的地方,或许只有哈萨克人们还在这延续着游牧的生活方式。
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按着季节赶着他们的羊群走在每一个转场的路上。
在既定的日子里,他们会按时起程,即使当天下起了雨雪,可是并不能阻挡他们转场的脚步,他们盛装出发,哪怕雨雪打湿了身上的衣服,可是在他们看到迎接他们的其他牧场主人时,他们是干净而整洁的。
我们在山里游荡时,有时会看到了草场之间会有铁丝网,那在告诉人们,铁丝的两边就是两家哈萨克人的牧场。
有的人说,草场上如果没有牛羊,就不会有煞风景的牛羊粪,草场也就会更美。
可是如果没有牛羊粪的滋润,没有牛羊们将那些即将老去的草芽吃掉,草场等不到最美的时候,便已满目枯黄了。
这些哈萨克人,在他们的牧场里算计着牛羊们吃草的日子,计划着赶往下一个牧场的时间。他们生活在深山之中,与很少的邻居相伴。可是哪怕相隔甚远,他们也会抽空拜访。
在每个邻居来到或离开的日子,他们也都会为新来的邻居送上到达后的第一餐,如果大人没有时间,那么这项工作便会交给家里的小孩子,哪怕这个孩子只有四、五岁。
哈萨克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参与家里的劳动
对于汉族的家庭来说,每个孩子总是到了很大时才会参与劳动,可是对于哈萨克人家来说,小孩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参与家里的劳动,比如去捡牛粪,打水,赶羊等。
他们最先参与的,是对邻居的帮助。
当一个新的邻居到来时,先前到达的哈萨克人会在家里烧好茶水,让家里的孩子送过去,对于饮食简单的哈萨牧人们来说,一块干馕就着一碗热茶便是一餐饭。而在毡房还未搭建好时,便有这样一壶热水,于他们是最好的帮助。
假若是在夏季牛羊产奶的季节,除了送去一壶热茶之外还有一些酸奶。
那个小小孩,拎着比自己矮不了多少的热水壶跋山涉水地送过来,再翻山越岭地回来。这并不夸张,那些住在深山里的牧人们,虽然是邻居,可是他们这种邻居跟我们所说的邻居完全不同,近一点可以是一个山头到一个山谷的距离,远一点的则会相隔着一座山的距离。
这些从小生活在山里的孩子,对山路的熟悉就跟我们熟悉城里的路一样,哪怕是在黑夜里,他们凭着星光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那些哈萨克小女孩,从小就很懂规矩,当她们代表着家里人出去做客,她们会遵守哈萨克人的习俗,在主人的家里,即使再喜欢也会很克制,对于主人摆在桌上的食物,哪怕再好吃,也只是每样吃一点,而正餐,也只会吃她们眼前的这一块。因为她们知道,相对于她们,做为家里的主劳力的男性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补充能量。
她们在做客的家里受到招待之后,作为对主人的回报,必须参与主人家的劳动,或是捡牛粪,或是打水,如果是在春季冰雪未融的时刻,她们则会跟主人家里的孩子们一起去扛冰。
而那些男孩子,家里的牛羊是他们的责任,如果丢失了,他们则要四处打听着去找回,那些拾到牛羊的哈萨克牧人也会将消息传出去,直到牛羊的主人找上门来。
在吃完主人家的饭之后,小失主一样也会参与主人家的劳动,而这劳动也与牛羊有关,之后再带着失而复得的牛羊回家。
哈萨克人是好客的
哈萨克人有句谚语:家里一半的财产都是客人的。
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哈萨克人对待客人的态度。
在哈萨克的每个牧场,总会有其他转场的牧人们会从他们的住处经过,在他们还没有到达之前,就已有消息传递到了主人跟前,于是在那一天,牧场的女主人会早早准备好酸奶,将自己收拾整齐,早早等在了路上,那递出去的酸奶,传递的是他们对于远方客人的热情,即使是不能在家里招待他们,即使是这种简单的方式,可是也表达了他们的好客之情。
或许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一杯酸奶,可是除了产奶的夏季,在春秋两季里,牛羊奶是稀缺的食品。但是为了迎接转场而过的客人们,女主人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找到奶子,并且将它们制成酸奶。
对于哈萨克人来说,哪怕是小孩子,只要是来自别处,主人都会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来招待他们,在哈萨人的眼里,客人并没有大小之分,如果客人多,住在跟前的邻居闻讯也会来帮忙。
无论是特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你在经过的哈萨克人家时,走入他们的毡房,主人一定会尽其所能的招待你,当然作为回报,客人们在享受了一餐之后,也会以劳动作为回报。
年我们去青河县的三道海子,因为想买路边的哈萨克人晾晒的奶疙瘩,我们进入了哈萨克的人家,结果却招待了我们一餐,奶茶、酥油、馕,或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算丰盛,可是对于生活简单的哈萨克人来说,却是丰盛的正餐了,而奶茶、酥油也只有在夏季时才有,在其他的三个季节里,他们平时吃的也不过是清茶泡干馕。
当然,他们并不会给我们分配工作,可是我们也不能就此白吃一顿,作为回礼我们也将车上的西瓜留给了他们。
那一年我们徒步禾木时,在经过禾木大桥时,因为跟守桥的哈萨克大爷说了几句话,在我们返回时,他便留下了我们喝了一顿他的奶茶,同时也将他在守桥期间发生的故事告诉了我们。
守桥的大爷是林场的职工,他的汉语说得很棒,在多年的林场生活早已让他脱离了牧人生活,可是他仍然保持着哈萨克人的待客方式:热情。在我们临走时,因为女儿爱吃奶疙瘩,他还很慷慨地送了一些给我们。
直到去年当家的再次那里,老大爷仍在守着大桥,看到当家的,很高兴地留他在那里吃了饭,当然当家的也是有偿吃饭,可是他却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一些费。
真正了解哈萨克人,是我下一个旅游的目的
哈萨克族是新疆的一个人数比较多的民族,他们淳朴,厚道,待人真诚。有人说,如果你跟哈萨克人交朋友,那这个哈萨克人将会是你永远的朋友。
就如同我们在去老阿什里乡时认识的哈萨克朋友艾里木,在他们搬到昌吉之后,当家的便很少跟他联系了,本以为他不会再记得我们,可是就在前两天,他却又给当家的打来了电话,邀请当家的去他家里做客。
当我们到伊犁或阿勒泰地区去旅游,在山野或草原上总会看到那些搭在远处的毡房,在这样寂静的大地上,他们遵守着他们古老的生活习惯,行走在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的牧场之上,而山野和草原也因为他们的存在变得更加美丽。
他们向大地索取的很少,可是却奉献了很多。
他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极简,简单的饮食,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由自己来制作。
他们爱护环境,在每个牧场生活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如果太长,则会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一来就不会破坏太多的草场。对于放牧人家比较多的牧场,他们也只会稍事停留,之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他们一生里做的最多的事除了放牧之外,大约就是搬家。
可是大多的时候,因为他们朴素的外表,总是被人们所忽视,而偶尔的注意,不过是在他们大规模的转场时,那壮观的场景曾一再地被央视报道过。可是过后,便不被人们提起。
前两年李娟写的《羊道》系列的书,曾经将很多人对哈萨克人的生活有所了解,可是过后,记得的又有多少呢?
每年的夏天,当我们经过一个又一个毡房的时候,也只是感慨他们能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可是美丽背后的生活是否艰辛,也只有那些牧人们知道。
我们偶尔的介入,于他们来说不过是过客。
可是我却想像李娟一样,能走入一个哈萨克的家庭参与他们的生活,了解在经过了十年之后,在这个网络已很发达的现在,他们是如何面对的,他们的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还会再坚持多久?
当然,这并不容易,但或许我会找到另外一种方式去了解他们,那些接受着新时代冲击的年轻哈萨克人们是如何延续他们这种古老生活的。
而这,将是我下一个旅游的目的。